- NEWS最新消息
- 筋骨專科
NEWS最新消息
2021/04/04
不再害怕腳踝扭傷,關鍵步驟跟著做!
不再害怕腳踝扭傷,關鍵步驟跟著做!
撰文者 爐子軒 筋骨專科物理治療師
腳踝扭傷後,如果不痛了就等於好了嗎?
“常常在臨床上,會遇到個案抱怨說幾個月前的腳踝扭傷『不痛之後』,怎麼常常腳踝還會重複扭傷。在活動時,很容易不敢用力、感覺活動不自在,甚至在運動過後,腳踝扭傷的症狀又重現。
當然,就算不痛了也不代表完全好起來了。病人也能感覺在運動時,腳踝的感覺和過去明顯不一樣了,究竟是什麼原因在影響腳踝扭傷的恢復過程呢?
先來介紹一下兩種腳踝扭傷的診斷分類:
『結構性損傷』和『功能性損傷』
♦結構性損傷:
像是腳踝周邊的韌帶、骨頭骨折、骨裂、半月板本身組織的傷害,通常會伴隨急性的損傷,像是紅腫熱痛。
這時治療的目標在於:降低疼痛程度、消除腳踝腫脹、加速組織循環和恢復。
♦功能性損傷:
雖然局部組織像是骨頭、韌帶組織本身恢復後,但是踝關節本身的穩定度和關節活動度仍然不足,使得關節的本體感覺、平衡的能力、甚至讓步態異常。讓腳關節處在好了一半的感覺。
這時治療的目標在於:關節活動度和穩定度恢復、增加本體感覺能力、踝關節局部的肌力和穩定性、改善步態。
腳踝扭傷後,反覆受傷的惡性循環
在文章開頭的敘述,是很常見患者對於腳踝扭傷的問題:
但到底是哪一種損傷是我的問題呢 ?
其實,這兩類的損傷會互相影響,導致腳踝進入『惡性循環』,才會出現腳踝沒辦法痊癒的現象。
『功能性損傷』和『結構性損傷』導致的腳踝扭傷長期無法痊癒:
韌帶、骨頭結構上恢復好之後,組織的腫脹和疼痛的程度都有明顯下降。但是踝關節的穩定度和關節活動度不足,進一步造成在運動時的動作模式不佳,受傷的機率變高。讓踝關節處在半好半壞的處境。
物理治療介入,打破惡性循環
我們本篇會分享『功能性損傷』和慢性疼痛障礙的恢復治療上。
- 下肢關節靜態和動態排列是否正常,像是髖關節、膝關節、還有踝關節本身的關節活動度及活動狀態時的動作模式都會影響『功能性損傷』後的恢復情況。踝關節本身關節活動度就有四個角度,控制我們關節的動作方向,分別是圖片中的背屈(dorsi flexion)/ 蹠屈(plantar flexion)/內翻(inversion)/ 外翻(eversion)。在臨床上,會常發現『功能性損傷』的踝關節情況會常處在背屈(dorsi flexion)和外翻(eversion)角度受限的情況。在治療時,也必須先將受限的關節角度恢復,在進行後續的運動訓練。
- 踝關節穩定性和本體感覺訓練可以透過足部三點穩定概念(Foot Tripod)的訓練來改善,概念上要先建立我們足部的三個支撐點:腳跟 拇指球 小指球。讓這三點行走或是運動過程中能夠穩定在地面上,下降再度腳踝扭傷的風險。也能夠動態穩定足弓,誘發足底核心肌肉進而提升運動表現。
聲明:以上內文由本所治療師撰寫,關於治療與運動效益、皆屬個別化的治療計畫。未經同意,請勿任意轉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