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常見問題
- 常見問題
常見問題
Q1:我第一次聽到脊足與醫學矯治專家治療診,哪些疾病症狀適合諮詢呢?
A:當您的痠麻痛或不適的感覺與姿勢、動作或活動有關,不管連續或間接發生,症狀會有輕重變化,基本上都適合來諮詢。但是,若有感染、腫瘤、骨折、外傷、懷孕……等特殊情況,治療師會另外考量,甚至協助轉介適合科別醫師,以免延誤病情。
Q2:請問此項治療和中醫傳統的針傷、骨傷科有何不同?
A:本項的神經肌肉骨節系統評估,會進行體態評估、姿勢與步態評估、動作測試、結構觸診,檢測出「體系統機能損傷」位置和力學因子的影響,治療採「手法整療」、「足醫調整」、「動作訓練」,來打斷痠痛循環,重拾動作健康。
中醫的理筋推拿,依經絡理論辯證論治,在體表特定穴位施術,以恢復或改善身體機能。兩者在學理基礎、治療位置和核心醫術上不盡相同。
Q3:請問本科和西醫的骨科復健治療有何不同?
A:本項的神經肌肉骨節系統評估,會進行體態評估、姿勢與步態評估、動作測試、結構觸診,檢測出「體系統機能損傷」位置和力學因子的影響,治療採「手法整療」、「足醫調整」、「動作訓練」,來打斷痠痛循環,重拾動作健康。
西醫的復健治療師與固定的熱敷、牽引、電療……是為了「治療」發炎和緊縮的組織,視酸痛如疾病來壓制。兩者對於痠痛本質認定、人體平衡力學的重視和核心醫術不盡相同。
Q4:筋骨專科治療師的專業背景為何?科學西醫出身的物理治療和哲學中醫專業如何結合?
A:筋骨專科治療師是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畢業,並通過醫事人員高等考試取得物理治療師資格後,再專攻筋肉骨骼系統手法整療和動作訓練,是國家認證最有系統教育的脊足疼痛治療與體態矯形專業。
Q5:請問本科的治療方式和整脊、整復、推拿、按摩有何不同?效果一樣嗎?
A:醫學矯治在手法整療包含關節矯治、軟組織鬆解與關鍵肌肉的抑制或誘發,目的是使骨節達到穩固的最適功能。整脊、整復、推拿、按摩只能被動鬆動骨節、揉動軟組織,視人體為靜態藝術品保養,卻忽略了動態平衡的有效動作才是抵抗內外力量的物理原則。
Q6:脊足與醫學矯治為何健保不給付?自費醫療費用如何計算?
A:個人化的功能病理學評估與醫療矯治,如警察辦案或心理諮商一樣,以個案管理的精神做脊足的計畫性照護,健保尚未核准給付。自費醫療費用的計算是參考物理治療所的自費項目收費標準,金額約在1600~2200元之間。考量到患者問題的複雜性與涵蓋面,治療需介入程度,予以分級定價。
Q7:計畫治療前要做功能病理評估,請問如何進行?
A:功能病理評估包含疼痛來源鑑別、筋骨手法整療評估、骨盆功能異常評估、下肢足醫評檢,透過問診、動作測試、觸診、被動關節活動度測試、神經學檢查、骨科誘發測試。因為痛源本身不會說話,也不會從血液、尿液檢查告訴您,影像學檢查也只能反映靜態平面結構,資料也有其侷限。
Q8:主治療師建議我進行矯治療程或整體療程?我真的需要嗎?
A:初次的評估和治療可以協助病患認清疼痛問題是如何受姿勢、動作和活動的影響,並且瞭解正確的調整關節和神經的張力才會治療到重點。至於大部分的慢性痠痛已涉及軟組織沾黏、僵硬、肌肉張力過高或錯誤的動作模式,已深入腦部記憶,不可能馬上恢復平衡的,這時就需要計畫療程,有效達成復原目標。
Q9:脊足與醫學矯治費用能夠申請商業保險給付嗎?
A:若手法整療評估與治療包含於連續性照護時,是由您就醫的門診醫師開立診斷證明、照會單,再由本院方開立治療的收據,交給您去申請商業保險給付,核准與否,得由保險公司認定。
Q10:主治療師建議我需要接受下肢足醫評檢,請問如何進行?有此需要嗎?
A:病患在功能病理學評估時,通常會先檢查功能性扁平足和長短腳、骨盆歪斜之間的交互影響,需要看病患站、坐、躺與行走,有可能需要從足踝處作足墊配置。只有在下肢骨盆端正後,築基在上的調整與鬆懈才不會輕易垮台,拖累療效。
Q11:足醫專科治療師為我量製足鞋墊並試穿,我直接買鞋墊不是更省時省錢嗎?
A:足部的平衡健康要同時考慮足型、足鞋墊和鞋子。而足型的部分要考慮到前足和後足的影響,經過評估和矯正之後,踩在適合材質且修飾過的足鞋墊才能達到平衡的結構支撐,對於鞋子的選擇更要有正確觀念教育,如此才能確保下肢生物力學平衡,不只有買鞋墊自己回家穿這麼簡單。
Q12:我聽說醫學矯治不只是骨架調整,還包括強化脊能的復原運動。請問這和瑜珈、有氧運動有何不同?
A:足部、骨盆和脊椎是身體的承重骨架,要先放正之外,骨架的穩固是要禁得起動態的推(拉)力量才算完整,動作訓練要強化脊能,必須練習深層核心肌群的正確誘發,鍛鍊不增加脊椎負荷的有效出力動作,進而達到制痛減壓、雕塑曲線的目的。不是為了增加體能和鍛練肌力而已。
Q13:醫學矯治的效果如何?能夠消除骨刺、縮回突出的椎間軟體或推回滑脫的脊椎骨嗎?
A:骨刺、突出的軟骨或滑脫的脊椎,基本上都是脊椎節段受力不平衡後,逐漸產生的結構變異。手法治療不可能從體表對這些結構推動,但是透過手法理療的調整和矯正,可以分散壓力甚至改變力作用線,能保護不穩固的椎節,也能延緩退化。至於長骨刺和已經突出的軟骨結果表現,不見得和疼痛失能有絕對的關係,貿然手術除之而後快並非優先考量。
Q14:醫學矯治為何能夠矯正體態,對於脊柱側彎或長短腳能夠改變嗎?
A:功能病理評估時,會分析出病患是否有不良體態,對照出可能的肌肉失衡和關節阻滯之後,施予手法調整、肌肉釋放或誘發,並導引正確的姿勢,脊柱側彎或長短腳大部分都會逐漸導正。但是原發性的骨骼結構發育不良,還需配合矯具或背架處方才行。
Q15:醫學矯治如何重建動作健康?靠自己運動練習夠嗎?
A:根據實證醫學的研究,肢體動作的啟動機制由腹部深層的腹橫肌和內外斜肌開始,透過這些核心肌群的低量活化,可以降低脊椎負荷,並保護脊椎。這些細節的掌握,必須由治療師專業又細膩的指導,這是運動表現的基礎,光靠自己運動練習,只能練到強壯與肥大,練不到穩固與平衡。
Q16:醫學矯治治療效果能持續多久?多久治療一次比較好?
A:只要將力學因子分析出來愈單純,且病程愈短時,適當的手法整療很快就能去除疼痛,效果立見。可惜大部分的患者放任機械因子不斷影響已造成關節僵硬、軟組織沾黏,治療效果只能撐個幾天而已。初期會希望患者都能在3~7天內的規律做治療,維持組織塑性,也能避免過度刺激。
Q17:我一輩子都需要治療嗎?該如何保養脊椎不再復發?
A:人體動作系統一輩子都在使用,難免會故障需要保修,只要需要幫忙調整和訓練,治療師可以當您的脊足健康管理顧問。不過,更重要的是,知識、姿勢和運動才是保養脊椎的法門。
Q18:孩童是否有接受脊足與醫學矯治的評檢需要?
A:孩童在成長發育中,脊椎骨架、足弓腳型的照護,事關成人期以後體態和承重的健康與身體力學,手法理療專業的評估和建議可以確保這些健康議題能被關注,畢竟「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」不可不慎。
初診患者注意事項
- 請於初診時,攜帶近三個月內醫師所提供診斷證明書、檢查報告或照會單,其內容會載記您目前的結構狀況,有助於您個別化的治療。
- 易康治療診主要提供手法治療、功能訓練與足鞋驗配之服務。
- 為求高品質治療,本院所一律採預約制,無接受現場掛號,請勿未預約前來。
- 為求保障您的權益,請準時於預約時間抵達。